重金屬研究NMT標準化方案
重金屬研究NMT標準化方案
一、視頻資源
二、參考文獻
C2019-023,熊杰,浙江理工大學,Rice,水稻,根(距離根尖200μm,500μm),O2、Cd2+
Aeration Increases Cadmium (Cd) Retention by Enhancing Iron Plaque Formation and Regulating Pectin Synthesis in the Roots of Rice (Oryza sativa) Seedlings
C2019-024,柴團耀,中國科學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,BMC Plant Biol ,酵母菌、大腸桿菌,酵母細胞,大腸桿菌細胞,Cd2+
C2019-032,張振華,湖南農(nóng)業(yè)大學,plant sci,Cd2+、NO3-
C2018-030,廉菲,江南大學,Sci Total Environ,水稻,根冠、伸長區(qū)、根毛區(qū),Cd2+
C2018-047,周功克,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,Chemosphere,浮萍,根(根尖、距離根尖400μm,1000μm)
葉(頂點、節(jié)點、頂點與節(jié)點中間的位置),Cd2+
C2018-052,李銀心,中科院植物研究所,Plant Biotechnol J,甜高粱,根部(距離根尖300μm),Cd2+
C2018-059,李廷強,浙江大學,Plant Cell Environ,東南景天,根部距離根尖2.5mm至3mm,Cd2+
C2019-001,潘科,深圳大學,Chemosphere,硅藻,藻細胞,Cd2+
C2019-013,張偉、高建偉,山東大學、山東省農(nóng)科院,Plant Physiology,擬南芥,根(距離根尖400μm),Cd2+
C2019-034,王果,福建農(nóng)林大學,Chemosphere,Cd2+
Chlorine weaken the immobilization of Cd in soil-rice systems by biochar
C2017-034,李芳柏,廣東省科學院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研究所,Environmental Pollution,懸浮細胞,Cd2+
Silica nanoparticles alleviate cadmium toxicity in rice cells: Mechanisms and size effects
C2015-003,王荔軍,華中農(nóng)業(yè)大學,New Phytologist,懸浮細胞,Cd2+
A hemicellulose-bound form of silicon inhibits cadmium ion uptake in rice (Oryza sativa) cells
C2015-001,羅志斌,西北農(nóng)林科技大學,New Phytologist,根,Ca2+/Cd2+/H+
C2013-019,王荔軍,華中農(nóng)業(yè)大學,New Phytologist,懸浮細胞,Cd2+
Inhibition of cadmium ion uptake in rice (Oryza sativa) cells by a wall-bound form of silicon
C2013-015,羅志斌,西北農(nóng)林科技大學,PLANT CELL ENVIRON ,根,Cd2+H+
Ectomycorrhizas with Paxillus involutus enhance cadmium uptake and tolerance in Populus × canescens
C2012-017,徐進,中科院遺傳與發(fā)育生物學研究所農(nóng)業(yè)資源研究中心,New Phytologist,根,Cd2+
Comparativ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Solanum nigrum and Solanum torvum to cadmium stress
C2012-016,徐進,中科院遺傳與發(fā)育生物學研究所農(nóng)業(yè)資源研究中心,New Phytologist,根,Cd2+
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cadmium responses in Solanum nigrum and Solanum torvum
C2012-009,趙福庚,南京大學,PLANT CELL ENVIRON ,根,K+/Ca2+
Cadmium impairs ion homeostasis by altering K+ and Ca2+ channel activities in rice root hair cells
三、常測哪些指標
Cd2+、Pb2+、Cu2+、Ca2+、H+
四、檢測這些離子流、分子流,有什么生物學意義
-
2)科研案例
檢測擬南芥距根尖Cd2+吸收速率,發(fā)現(xiàn)經(jīng)CdCl2處理后,mpc1-1(AtMPC1 缺 失)根部Cd2+吸收速率明顯高于野生型和其他突變型。由此得出:AtMPC1可以抑制植物中Cd2+的積累。AtMPC1缺失時,Cd2+由于吸收增多或者減少外排從而積累。
He L, Jing Y, Shen J, et al. Mitochondrial Pyruvate Carriers Prevent Cadmium Toxicity by Sustaining the TCA Cycle and Glutathione Synthesis. Plant Physiol. 2019;180(1):198-211.
-
2)科研案例
以三種常見濕地植物為材料,蘆葦在距根尖大約0-200μm處為Cu2+釋放區(qū)域,而在0-500μm處表現(xiàn)出Pb2+和Cd2+凈外排。盡管在蘆葦根部的較老部分中有Cu2+,Pb2+和Cd2+的內(nèi)流,但總流入量比香蒲或印度香豆小得多。穿過根細胞質(zhì)膜的這種減少的金屬離子吸收和/或增加的金屬離子外流,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蘆葦對金屬的更高抗性。
Li, L., Yu, S., Peijnenburg, W.J.G.M. et al. Determining the fluxes of ions (Pb2+, Cu2+ and Cd2+) at the root surface of wetland plants using the scanning ion-selective electrode technique. Plant Soil 414, 1–12 (2017).
-
1)H?生理功能概述
2)科研案例
利用掃描離子選擇性電極技術(shù)對Cd脅迫馴化萊茵衣藻進行研究,發(fā)現(xiàn)CC-124型與CC-400型萊茵衣藻表面的H+流不明顯,長期Cd脅迫馴化培養(yǎng)衣藻也未見有明顯流速,加入高濃度Cd 后也未有明顯流速產(chǎn)生,結(jié)合Cd2+與 Ca2+通量檢測,說明其細胞表面 Cd2+與Ca2+、H+的置換反應(yīng)并不強烈。
霍翔遠,季宏兵,朱毅.Cd脅迫對受馴萊茵衣藻影響的非損傷微測初步研究[J].現(xiàn)代農(nóng)業(yè)科技,2010(12):235-237+240.
-
2)科研案例
Ca2+振蕩激活損傷基因;抵御脅迫;避免出現(xiàn)免疫反應(yīng);與NH4+、H+、Na+等拮抗;低Ca引起植物生理病害;活化酶反應(yīng);信號傳導。
例:以 Paxillus involutus 的 2 種菌株 MAJ 和 NAU 為研究材料,利用 CdCl2對材料進行處理。結(jié)果顯示,Cd2+處理后,MAJ 和 NAU 菌絲的Cd2+內(nèi)流增強,同 時也顯著促進了Ca2+的內(nèi)流。Ca2+通道抑制劑處理和H2O2處理后離子通量的結(jié)果,說明Paxillus involutus對 Cd2+具有富集作用并且可以通過 H2O2激活 CaPCs 促進Cd2+內(nèi)流。
朱智梅,張玉紅,撒剛,劉建,馬旭君,鄧晨,趙瑞,陳少良.外生菌根真菌Paxillus involutus吸收Cd2+及H2O2對Cd2+內(nèi)流的調(diào)控作用.北京林業(yè)大學學報,2018,40(04):24-32.
五、可以檢測哪些樣品
1、動物樣品
1)細胞
神經(jīng)細胞、腫瘤細胞、巨噬細胞、淋巴細胞等
2)組織器官
腫瘤、皮膚、胃粘膜、胰島、腦(海馬體等)、胚胎(大鼠、魚)、斑馬魚皮膚/鰓、耳蝸、心臟(香螺)、卵(魚、雞蛋、爪蟾)、骨骼、角膜、脊椎(豚鼠)、肌肉組織(肌纖維、心?。?/p>
3)其它動物樣品
珊瑚、螨蟲、昆蟲(果蠅幼蟲的腸、蟑螂血腦屏障、按蚊、長紅錐蝽)、蝌蚪、水蛭、藍蟹(微感毛)、變形蟲、水絲蚓
2、植物樣品
1)營養(yǎng)器官
莖:邊材、心材、微管形成層、木質(zhì)部
2)生殖器官
花:花瓣、花瓣表皮細胞、花粉
種子:整體、胚
果實:果殼、果皮、果肉(蘋果、柑橘)、籽粒、棉花纖維、棉桃
3)細胞:植物懸浮細胞、液泡
4)愈傷組織
3、微生物樣品
酵母細胞、菌絲、菌落、微藻、細菌(大腸桿菌)
4、其它生物樣品
周叢生物
5、非生物樣品
金屬、混凝土、泥沙、納米材料、生物醫(yī)藥材料
六、樣品需要做哪些前處理
國際領(lǐng)先的非損傷微測技術(shù)最大的特點就是活體、無損檢測,因此動植物材料在檢測前,不需要任何的液氮速凍、染色、研磨處理等。
1、動物單細胞
因NMT是活體檢測,故從培養(yǎng)箱中拿出來后,置于培養(yǎng)皿中,直接檢測即可。
2、動物組織
因NMT是活體檢測,無需提前處理。如檢測部位天然暴露在外,如斑馬魚皮膚離子細胞、側(cè)線毛細胞,直接檢測即可。如檢測部位位于體內(nèi),需在檢測時暴露出檢測部位(可采用麻醉的方式),后檢測即可。
3、植物根莖葉等組織器官
天然暴露在外的組織器官,例如根、莖、葉的表面,無需任何處理,直接檢測即可。水培、土培、砂培、平板培養(yǎng)均可。
4、植物原生質(zhì)體/液泡
因NMT是基于微傳感器/探針的非損傷檢測,檢測時不接觸樣品,故原生質(zhì)體、液泡需要從組織或者細胞中,提取出來后檢測。
5、植物葉片的表皮細胞、葉肉細胞、鹽腺細胞、保衛(wèi)細胞
無需提前處理。因這些細胞處于組織內(nèi)部,故檢測時采用撕取等方式,暴露出相應(yīng)細胞即可。
6、植物花粉管
離體萌發(fā):在培養(yǎng)皿中萌發(fā)一段時間后即可直接檢測;在體萌發(fā):將柱頭置于培養(yǎng)皿中,待萌發(fā)一段時間后即可直接檢測。
7、植物果實
無需提前處理。如待測部位位于果實內(nèi)部,需在檢測前暴露出相應(yīng)部位即可。
8、植物懸浮細胞
無需提前處理。檢測時,置于培養(yǎng)皿中檢測即可。
七、有哪些檢測方式?
即瞬時處理,是指在檢測過程中,在正常測試液中瞬間加入所需的干旱脅迫溶液(PEG或甘露醇等溶液)的處理方法,目的是為了觀察瞬間干旱脅迫下,樣品短時間內(nèi)的離子/分子的變化趨勢,即短時效應(yīng)。
2、預處理/提前處理好后檢測
是指在干旱脅迫一段較長的時間后(數(shù)十分鐘/數(shù)小時/數(shù)天),觀察植物離子/分子進出的情況,即長時效應(yīng)。
八、檢測環(huán)境是空氣還是溶液
檢測時,只要求待測部位浸于溶液中(無需整體都浸在溶液里)。
九、樣品是如何檢測的
十、可以送樣檢測嗎
可以送樣檢測。目前非損傷微測技術(shù)測試服務(wù)由中關(guān)村NMT產(chǎn)業(yè)聯(lián)盟統(tǒng)籌管理,由遍布全國的25家NMT創(chuàng)新平臺服務(wù)中心,提供檢測服務(wù)。點擊獲取測試服務(wù)